守桥人老李三十年:一盏灯温暖夜归人

admin1周前未分类8

在皖南山区的青溪河畔,有座始建于1957年的铁索桥。每当暮色四合,桥头总准时亮起一盏白炽灯,灯光下有位佝偻着背的老人仔细检查每根铁链。村民们都知道,这是守桥人老李在履行他坚守了三十年的承诺。

1993年盛夏的深夜,暴雨冲垮了上游堤坝。熟睡中的老李被雷声惊醒,抓起铜锣就往村里冲。‘快起来!河水要漫桥了!’他嘶哑的呼喊惊醒了整个村子。当最后一位村民跑过摇摇欲坠的桥面时,年久失修的桥桩在洪水中轰然倒塌。事后乡里要给他颁‘抗洪英雄’奖状,老人却躲在桥墩修理现场不肯露面:‘要是早点发现桥桩腐蚀,就不会……’

老李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——每天清晨用棉纱蘸机油擦拭桥面钢板。‘城里娃娃穿凉鞋过桥,可不能让他们踩着锈钉子。’去年夏天,几个地质学院的学生来考察,发现每块钢板上都刻着深浅不一的横线。带队的教授数了数,整整1095道。老人不好意思地搓着手:‘每年雨季前都该加固,记性不好了,划道道才忘不了。’

桥头有个褪色的军用挎包,里面装着胶鞋、创可贴和生姜糖。放羊的吴老汉记得,2018年大雪封山时,老李踩着齐膝深的雪,把发烧的放牛娃背到镇卫生院。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,老人守了整晚,用挎包里的生姜糖熬水给孩子发汗。

今年清明节,村里突然来了二十多辆摩托车。当年被洪水救下的孩子们,如今都已是拖家带口的中年人。他们带来了新式太阳能桥灯,却固执地保留了那盏锈迹斑斑的老灯座。月光下,老李摸着新装的LED灯笑了:‘这下夜里过桥,连蚂蚁都看得清。’

上个月县里要调老李去养老院,全村人联名写了请愿书。现在的铁索桥早已不是交通要道,但每天仍有村民特意绕道从桥上走。放学的孩子们会把书包里新摘的野草莓分给‘桥爷爷’,嫁到外村的姑娘回娘家时,总不忘带包灯芯糕放在桥头木箱里。

前天清晨,早起的菜农发现老桥的每根铁链上都系着红布条。布条是用防汛帐篷的布料裁的,针脚歪歪扭扭却打满了死结。村民们突然明白,这是老人用自己方式在说:这桥,还能再守三十年。

相关文章

老槐树下的约定:一个跨越六十年的报恩故事

在皖南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,有一棵三百多年的老槐树。这棵槐树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,而其中最动人的,是一个跨越了六十年的报恩故事。1959年的夏天,村里来了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。他叫李长河,是邻省逃荒过来的。...

樵夫救狐得奇缘:善心换来千年灵芝

在终南山脚下的青松村,住着个叫王老实的樵夫。这日清晨薄雾未散,他照例背着柴刀上山,忽听得灌木丛里传来小兽呜咽声。拨开荆棘一看,竟是只后腿被捕兽夹困住的白狐,雪缎似的皮毛沾着露珠,琉璃般的眼珠里蓄着泪。...

木匠阿福的传家宝:一把刻着善良的凿子

深秋的银杏村飘着木屑的清香,五十岁的阿福正在院子里打磨新做的八仙桌。忽然篱笆墙外传来窸窣声,只见邻家六岁的虎子正踮脚张望,怀里还抱着个缺腿的木雕小马。‘阿福伯,您能修修它吗?’虎子鼻尖沾着泥巴,‘这是...

善良的磨坊主与神奇风车:一个改变村庄命运的温暖故事

在遥远的山脚下,有一个名叫青溪村的小村庄。这里群山环绕,村民们世代以耕种为生,生活虽然清贫却充满质朴的欢乐。村东头有座年久失修的风车磨坊,磨坊主老周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。那年冬天特别寒冷,老周发现磨坊...

木匠阿福的报恩:一碗粥换来十年守护

在青石镇的老街上,有位驼背的木匠总在清晨扫街。镇上的孩子们都叫他‘粥爷爷’,这背后藏着一个暖了半座城的故事。十年前腊月初八,刚破产的木匠阿福蜷在桥洞下发烧。卖粥的郑老汉发现后,不仅喂了他热粥,还把棉袄...

善良的货郎与山中精灵:一担糖果换来的奇缘

早年间,秦岭山脚下有个走街串巷的货郎叫陈三喜。三十多岁的汉子挑着竹扁担,两头挂着针头线脑、糖瓜柿饼,日日在山坳里转悠。那年腊月二十三,天上扑簌簌落着雪粒子。三喜惦记着刘家沟的王阿婆要绣花线,深一脚浅浅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