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货郎与山中精灵:一担糖果换来的奇缘

admin1周前未分类7

早年间,秦岭山脚下有个走街串巷的货郎叫陈三喜。三十多岁的汉子挑着竹扁担,两头挂着针头线脑、糖瓜柿饼,日日在山坳里转悠。

那年腊月二十三,天上扑簌簌落着雪粒子。三喜惦记着刘家沟的王阿婆要绣花线,深一脚浅浅往山里赶。忽听得路边灌木丛里窸窣响动,拨开一看,竟是个冻得青紫的娃娃,瞧着不过五六岁。

'莫不是山魈?'三喜想起老人说的精怪故事,正要退开,却见那孩子睫毛上结着霜花,小嘴泛着乌青。他心一横,脱下棉袄裹住孩子:'管他是人是鬼,总不能见死不救!'

背篓里原本要卖的芝麻糖,全化在这孩子嘴里。走到刘家沟时,怀里的身子突然轻了——棉袄中空空如也,只余几片沾着糖渍的山茶花瓣。

当夜三喜发了高热,朦胧间见个绿衣裳的小娘子立在榻前。她往他嘴里度了颗蜜丸,甜津津的味道直透天灵盖:'郎君舍衣赠糖,小妖不敢忘恩。'说罢化作清风,窗棂上叮叮当当挂满野山楂串的红珠帘。

开春后怪事连连。三喜的货担总比旁人沉——昨日放进十盒蛤蜊油,今早能数出十二盒;明明卖完的麦芽糖,夜里竹篓又沙沙响。最奇是七月半那晚,他在破庙躲雨,听见梁上有细碎咀嚼声。抬头正撞见个穿红肚兜的娃娃,抱着比他脑袋还大的柿饼大快朵颐。

'原来是你这小馋鬼!'三喜笑骂着掏出怀里最后的桂花糖。那娃娃突然正色,从颈上摘下半片玉锁:'阿娘说,戴这个进老君崖,能见着好东西。'

秋收时三喜半信半疑去了老君崖。半山腰的歪脖子松树下,玉锁突然发烫。拨开枯藤竟见个山洞,里头整整齐齐码着二十多罐桐油——那年正逢军阀征粮,山中土匪也缺灯油,这东西比银元还金贵。

后来三喜用桐油换的钱开了杂货铺,但凡有逃荒的、避难的经过,柜台上总搁着热乎乎的糖三角。有人说见过穿绿裙子的妇人在雨夜来买针线,留下的铜钱第二天都变成了山核桃;也有猎户瞧见红肚兜娃娃领着群小兽,在铺子后门捡糖纸玩。

如今秦岭景区还有家'三喜超市',玻璃罐里永远装着五颜六色的水果糖。第九代传人说,每年冬至夜要在后门放碗甜酒酿——这是祖训里写的,给山里的'糖味亲戚'留着。

这故事传了一百多年,真假谁也说不清。但镇上孩子都晓得,帮迷路的蚂蚁回家,给饿肚子的野猫掰半块馍,说不定就能在梦里尝到神仙饴糖的滋味呢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守林人与山中狐仙的千年之约

在云雾缭绕的雁鸣山深处,住着一位头发花白的守林人老周。他每日巡山的脚步声,总惊起成群的麻雀,却从没吓跑过那只火红的小狐狸。那是五年前的初春,老周在巡山时发现陷阱里卡着只后腿受伤的幼狐。小家伙琥珀般的眼...

善良的守井人与三个愿望的古老传说

在云南边陲的群山深处,有个叫雾溪寨的村落。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守井人阿木和三个神秘愿望的故事,每当旱季来临,老人们就会指着寨子中央那口千年古井,讲述这段温暖的往事。三十年前,雾溪寨遭遇了百年大旱。连续八...

善良的木匠与报恩的燕子:一个温暖人心的民间故事

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李老实的木匠。他手艺精湛,为人善良,村里谁家的桌椅坏了,他总是免费帮忙修理。尽管日子过得清贫,但李老实脸上永远挂着满足的笑容。那年春天,一只受伤的燕子跌落在李老实家的...

老木匠的传家宝:一把木尺量尽人间冷暖

在浙南山区的青溪村,有位七十岁的郑老伯做了五十年木匠。村里人说起郑木匠,总要提起他那把磨得发亮的枣木尺子。这把尺子说来奇,是郑木匠的师父临终前传给他的。师父说:'做木工讲究个分寸,做人更要懂得丈量。'...

老槐树下的秘密:一个村庄的百年诚信传奇

在皖南山区的青石村,有一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,树干上深深嵌着半块锈迹斑斑的铜镜。每当夏夜,村里的老人们就会摇着蒲扇,给孩子们讲起这个延续了五代人的故事。1937年深秋,货郎张德贵挑着担子路过青石村时突然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:一袋金子的报恩故事

在云雾缭绕的青山脚下,住着一位名叫老周的樵夫。五十多岁的他每日清晨便扛着斧头上山砍柴,傍晚背着柴捆到镇上换几个铜板。虽然日子清苦,但老周有个出了名的习惯——见到受伤的动物总要停下脚步照料。那年深秋,老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