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木匠的传家宝:一把木尺量尽人间冷暖
在浙南山区的青溪村,有位七十岁的郑老伯做了五十年木匠。村里人说起郑木匠,总要提起他那把磨得发亮的枣木尺子。
这把尺子说来奇,是郑木匠的师父临终前传给他的。师父说:'做木工讲究个分寸,做人更要懂得丈量。'尺柄上刻着'人心如木,不量不知'八个蝇头小字,要用放大镜才看得清。
2008年冬天特别冷,村里王寡妇家的房梁叫白蚁蛀空了。郑老伯扛着工具上门,量完却说:'这梁子还能撑三年,现在换可惜了。'王寡妇急得直抹泪:'可村里人都说...'
老木匠把尺子横在梁上:'你看,蛀空的部分不到三寸,按老法子灌桐油石灰能固住。'后来果然又撑了四年,给王寡妇省下儿子半年的学费。
前年开发商来村里征地,要拆郑家祖传的木工坊。测量员拿着激光仪说占地超标,老木匠不慌不忙取出枣木尺。众人眼睁睁看着这把老式尺子量出来的面积,竟比电子仪器还准三分。
最绝的是去年修祠堂。新来的村主任非要改用不锈钢梁,郑老伯把尺子往梁上一搭:'您听这声——'尺子敲在金属上发出刺耳声响,'老祖宗说过,木梁呼吸能养人,这铁疙瘩...'后来果然改用杉木,盛夏时节祠堂比装了空调还凉快。
如今那把枣木尺传给了郑老伯的孙女。女娃娃医科大学毕业,在城里开了间诊所。有次给低保户看病,她掏出尺子量体温计,笑着说:'爷爷说这世上最难量的,是人心该有的温度。'
尺子现在挂在诊所墙上,来看病的人总爱摸摸它。说来也怪,凡是被这尺子量过药方的病人,病都好得特别快。要问其中奥秘,郑家丫头会指指墙上那八个褪了色的小字。
今年清明,郑老伯在师父坟前烧了把新做的桐木尺。火光中,老人喃喃自语:'师父您看,这分寸我总算没量错...'山风掠过坟头野花,吹得火星子噼啪作响,像极了当年师徒俩锯木头的声音。
村里年轻人现在都懂了:有些东西,电子仪器永远量不出来。就像郑家那把会'呼吸'的尺子,量得了木材的宽窄,更能量透人心的厚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