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木匠的最后一课:善良比手艺更重要
在江南的一个水乡小镇上,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木匠李师傅。他的手艺方圆百里闻名,年轻时曾给皇宫做过家具,如今虽已佝偻着背,但刻刀在他手里仍像活过来似的。
这年春天,镇上来个叫阿勇的流浪青年,总在李家作坊外徘徊。那天暴雨,李师傅看见阿勇蜷缩在屋檐下发抖,衣服破得露出冻青的膝盖。
'进来烤烤火吧。'老人掀开棉布门帘。阿勇没想到,这一进门就是三年。
起初阿勇只是帮着扫地,后来李师傅发现这年轻人眼中有种特别的专注。当阿勇第一次成功刨平木板时,老人悄悄把珍藏的黄花梨料子挪到了显眼处。
某个梅雨天,县令派人来定制雕花屏风。李师傅咳着血把图纸交给阿勇:'你来。'满屋学徒哗然,谁不知道这是要进贡的物件?
交货那天,县令摸着屏风上活灵活现的喜鹊登梅,突然问:'这不是李师傅的手笔吧?'阿勇的汗浸透了后背衣衫。
'是我徒弟做的。'李师傅从里屋走出来,'您看这喜鹊的眼睛,比我的更有神。'说着忽然剧烈咳嗽,帕子上绽开一朵红梅。
三个月后,李师傅躺在病榻上,作坊里堆满乡亲们送来的药包。阿勇日夜守在床边,有天深夜醒来,发现老人在油灯下摩挲着他的刻刀。
'记住,'老人声音像风中的蛛网,'木头会朽,手艺会丢,唯有你教给人的真心,能在世上活很久。'第二天清晨,阿勇发现刻刀柄上多了一道浅浅的指痕。
如今镇上新开了间木器行,招牌是'李记'。每逢初一十五,店主都会在门口摆张条凳,教孩子们刻小木马。过路人总说,那些孩子专注的神情,像极了当年蹲在屋檐下的流浪青年。
去年冬天大雪,有人看见阿勇背着工具包深一脚浅脚印往山坳里走。后来才知道,他是去给独居的瞎眼婆婆修漏风的门窗——就像二十年前,有个老人掀开棉布门帘那样自然。
镇上茶馆的说书人最近常讲:'你们知道为什么李师傅的刻刀传了三代还这么亮?因为握过它的人,都记得要把手里的温暖传下去。'
窗外的樟树又冒新芽,有片叶子正巧落在作坊门槛上,那位置,恰好是当年阿勇躲雨时蜷缩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