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:一袋金子的报恩故事
在云雾缭绕的青山脚下,住着一位名叫老周的樵夫。五十多岁的他每日清晨便扛着斧头上山砍柴,傍晚背着柴捆到镇上换几个铜板。虽然日子清苦,但老周有个出了名的习惯——见到受伤的动物总要停下脚步照料。
那年深秋,老周在砍柴时听见微弱的呜咽声。拨开枯草丛,他发现一只前爪被捕兽夹困住的白狐,琥珀色的眼睛蓄满泪水。‘造孽哟!’老周心疼地念叨,不顾白狐龇牙威胁,用随身带的草药敷伤口,又撕下衣襟包扎。白狐突然开口:‘三日后的月圆夜,请到青石崖相见。’
老周以为自己幻听,但第三日还是鬼使神差去了。月光下,白狐化作青衣童子,捧出个绣着山茶的布袋:‘这是治好山神女儿痼疾的谢礼。’打开竟是金灿灿的药材种子。童子叮嘱:‘种在后山向阳处,莫让人知晓。’
开春后,老周照做却长出满坡野草。村里人都笑他疯癫,直到药材商偶然路过,惊见价值连城的七叶灵芝。商人要重金收购,老周却坚持:‘这福分不能独吞。’他请郎中把灵芝制成药丸,分给穷苦乡亲。
奇妙的是,凡用这药丸的人家,病愈后田里庄稼总比别人多收三成。更有人看见月夜里有白影在田间穿梭,洒下晶莹的光点。如今山脚下立着块‘报恩碑’,碑文正是当年布袋上那株山茶——据说对着它诚心祈愿的人,总能遇见意想不到的幸运。
这故事在县志里有记载:民国十二年,青萝山突发瘟疫,周姓樵夫献药救人,后山中确发现过成片野生灵芝。村里老人说,直到七十年代,还能在月圆夜听见山崖传来孩童般的笑声。
去年有个背包客在青石崖迷路,暴雨中看见岩缝闪着微光。走近发现是个锈迹斑斑的捕兽夹,旁边搁着早已风干的草药包。他拍照发到网上,竟有生物学家认出来:当地绝迹百年的雪灵芝,正是用这种草药才能催生。
如今后山的灵芝早不复见,但樵夫的后人仍保持着秋收后往山里撒药渣的习惯。他们说,祖辈传下话:受恩要记得,施恩要忘记。这山里的精灵啊,比人更懂这个理。
有个细节鲜为人知:老周临终前,家人整理遗物时在床底发现个布袋,里面装着三粒金瓜子。布袋内侧用红线绣着四行小诗:『草木知春不久归,百般红紫斗芳菲。杨花榆荚无才思,惟解漫天作雪飞。』笔迹绝非老周所能写——毕竟他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歪歪扭扭。
最近镇上开民宿的王嫂说,她五岁的孙子总对着空气叫‘白哥哥’。孩子描述的模样,竟与百年前县志里记载的‘青衣童子’分毫不差。有游客不信,孩子立刻跑进屋,拿出个从未见过的山茶绣袋,里面装着几颗冰糖。糖纸上的生产日期,是昭和三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