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桥人老张:三十年风雨守护,一座桥见证人间冷暖

admin2周前未分类10

在皖南山区蜿蜒的泗水河上,有一座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石拱桥。斑驳的桥栏上刻满岁月痕迹,桥头那间不足十平米的青砖小屋里,住着六十八岁的守桥人张德昌。

每天清晨五点半,老张都会准时用长柄扫帚清扫桥面。这个习惯他保持了整整三十年,扫帚柄上的握痕深得能嵌进指纹。2013年夏天的那场暴雨,是他记忆中最凶险的考验。暴涨的河水漫过桥面一米多高,上游冲下来的树干疯狂撞击桥墩。老张连续三天三夜打着赤膊守在桥头,用自制的铁钩打捞漂浮物,困了就裹着雨衣在桥墩凹槽里打个盹。

最动人的故事发生在2018年寒冬。凌晨三点,老张被急促的拍门声惊醒。邻村产妇突发大出血,救护车被塌方的山路阻断在五公里外。老张抄起手电就冲进风雪中,发现桥面结着厚厚的暗冰。他转身跑回小屋,把结婚时陪嫁的棉被撕成布条,跪在刺骨的冰面上,用布条缠着竹竿一点一点绑出防滑通道。当产妇的担架安全通过时,他的棉裤膝盖处已经磨出两个大洞。

这座桥见证的温暖远不止于此。桥头歪脖子树下,老张钉着个铁皮箱,里面常年备着雨伞、创可贴和速效救心丸。去年清明时节,城里来的摄影爱好者王老师突发心绞痛,正是这个急救箱争取了黄金抢救时间。如今箱子里多了瓶进口硝酸甘油,是王老师儿子每月专程来更换的。

老张有本牛皮纸封面的记事本,记录着三十年来从桥上经过的特殊时刻:1995年第一批外出打工的青年们沉重的行李箱,2008年汶川地震后运送救灾物资的车队,2020年疫情期间每天往返的防疫宣传车...最近一页写着:2023年9月12日,第一批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带着电商包裹过桥。

当县里决定拆除旧桥建新桥时,全镇联名请求保留老张的守桥人岗位。如今新桥通车在即,老张依旧每天擦拭着旧桥的里程碑。阳光透过桥洞在水面投下光影时,总能看见他弯腰捡起桥上碎石的身影,就像三十年前那个第一次穿上制服的小伙子,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条连接山外世界的纽带。

在这个GPS精确到厘米的时代,老张仍坚持用脚步丈量桥体的安全。他总说:桥是有灵性的,哪个栏杆松了,哪块石板空了,走着走着脚下自会告诉你。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三十年来,这座老桥从未出过一起安全事故。

今年春节,桥头小屋的门框上多了副对联:『三尺岗亭连四海,一座虹桥渡万家』。这是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用毛笔写的。老张特意去县城买了玻璃框装裱起来,说要留给下一任守桥人。而村民们都知道,只要老张还能走得动,这座桥就永远有个不会下班的守护者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:一个改变村庄命运的奇遇

在云雾缭绕的青山脚下,有个叫柳树沟的小村庄。村里有位四十出头的樵夫老周,每天清晨都扛着斧头上山砍柴。这年冬天特别冷,老周发现山上的树木比往年稀疏了许多。腊月初八那天,老周在半山腰发现棵歪脖子老槐树。举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老仙:一碗粥换来的千年灵芝

在云雾缭绕的青峰山下,有个叫王老实的樵夫。这日大雪封山,他砍柴归途时,忽闻岩石后传来呻吟声。拨开枯草一看,竟是个冻得青紫的跛脚老翁。'老人家怎的倒在雪地里?'王老实忙脱下棉袄裹住老人,又将怀中温着的菜...

善良的鞋匠与神秘乞丐:一个改变命运的真实故事

在江南一个古老的小镇上,有位年过半百的老鞋匠叫张德福。他的修鞋铺子就在青石板路的转角处,铺面不大却收拾得干干净净,门口永远摆着一把为路人准备的竹椅和凉茶。那是1993年的梅雨季节,连月的阴雨让小镇的街...

老木匠的最后一课:一把木椅背后的百年匠心传承

在浙西山区的青石镇上,有位八十岁的周老爷子的木匠铺子总是飘着檀香味。那天暴雨如注,我躲雨闯进铺子时,正撞见老人用布满老茧的手摩挲着一把三条腿的椅子。『后生仔,这把椅子比你还大三十岁哩。』老人突然把榫头...

老槐树下的秘密:一个村庄的诚信传奇

在皖南一个叫青溪村的小山村里,有棵三百年的老槐树。树干上深深浅浅的刀痕记载着特殊的故事——每当村里有人家遇到难处,就会在树上刻一道印记,第二天树下准会出现装有银元的蓝布包。1983年夏天,村东头的张寡...

老槐树下的誓言:一个守信重诺的乡村故事

在皖南的一个小山村,有棵三百年的老槐树。村民们都说这棵树有灵性,能见证人间真情。树下发生过许多故事,但最让人难忘的,是张老汉和李家娃的约定。那年初夏,连降暴雨冲毁了进山的唯一道路。村里七十多岁的张老汉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