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约定:一个守信用的乡村故事

admin2周前未分类8

在皖南的一个小山村,有棵三百年的老槐树。村里人都说这棵树有灵性,树下发生过许多奇妙的故事。今天要讲的,是发生在五年前的那个夏天,关于两个孩子和一个诺言的温暖故事。

十二岁的张小花是村里出了名的'野丫头',整天带着九岁的弟弟张石头满山跑。姐弟俩最爱在老槐树下玩,因为树下总有讲不完的故事。那年暑假,从城里来了个戴眼镜的男孩李嘉明,跟着爷爷奶奶回老家避暑。

起初,三个孩子像油和水似的合不来。小花嫌嘉明娇气,嘉明觉得姐弟俩太粗鲁。直到有一天,嘉明在河边崴了脚,是小花二话不说把他背回了家。从那天起,三个孩子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。

暑假快结束时,嘉明要回城了。三个孩子相约在老槐树下,用小刀在树干上刻了个小三角,约定五年后的同一天,一定要回来相聚。'谁不来谁是小狗!'石头稚气的声音回荡在树下。

时光飞逝,转眼到了约定的日子。已经考上县重点高中的小花天没亮就起床了,带着弟弟往老槐树赶。路上突然下起暴雨,石头摔了一跤,膝盖都磕破了。'姐,雨这么大,嘉明哥哥肯定不会来了吧?'石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。

小花给弟弟擦着伤口,坚定地说:'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,这是做人的根本。'姐弟俩冒雨走到老槐树下时,惊讶地发现树干上系着条红领巾——那是他们当年的暗号。顺着泥泞的山路望去,浑身湿透的嘉明正一瘸一拐地走来,他的腿因为车祸留下了残疾。

原来,嘉明为了守约,提前一周就开始练习拄拐走路。医生说他的腿不宜长途跋涉,但他瞒着父母,坐着轮椅到镇上,然后拄着拐杖走了两个小时山路。'我就知道你们会来。'嘉明笑着从怀里掏出三罐没被雨水打湿的可乐,那是他们当年最爱喝的。

三个年轻人靠着老槐树,像五年前那样分享着各自的趣事。小花才知道,嘉明现在是市重点中学的尖子生;嘉明也惊讶地听说,当年连拼音都认不全的石头,如今是镇上奥数比赛第一名。

雨停了,阳光透过槐树叶子的缝隙洒下来。小花突然指着树干惊呼:'你们看!'当年刻下的小三角,如今已经长成了心形的树疤。村里的老人闻讯赶来,摸着胡子说:'槐树最懂人心,这是它在夸你们三个是好孩子啊!'

现在,老槐树下立了块小木牌,上面写着'守信石'三个字。每逢周末,总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听这个故事的完整版。而已经上大学的小花每次放假回家,都会发现树下放着城里寄来的明信片——那是嘉明履行着他们新的约定:每年都要互相分享成长的喜悦。

这个故事在十里八乡传开后,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乡时,都会特意绕到老槐树下坐坐。他们说,坐在树下,就能想起自己儿时的玩伴,想起那些单纯却珍贵的约定。渐渐地,村里兴起了一股'守信之风',连赊账赖账的现象都少了很多。

去年春天,村里来了个电视台记者,要把这个故事拍成纪录片。导演问嘉明为什么非要冒险赴约,这个戴着眼镜的大男孩腼腆地说:'诚信就像种子,小时候种下了,长大了自然就会开花结果。'而小花对着镜头说的一句话,后来成了村里的名言:'做人要像槐树一样,根扎得深,才能经得起风雨。'

今年清明节,三个年轻人又聚在老槐树下。这次他们带来了各自的大学录取通知书——小花考上了师范大学,嘉明被医学院录取,石头则拿到了国防科技大学的保送资格。他们把通知书的复印件埋在了槐树下,约定学成归来后要为家乡修一条像样的路。

秋风起时,老槐树的叶子沙沙作响,像是在述说这个未完待续的故事。而村里人都知道,这棵树下,还会发生更多关于诚信、坚持和情谊的温暖故事...

相关文章

老井旁的守候:一个跨越半世纪的报恩故事

在皖南一个叫杨柳村的小山村里,有口三百年的老井。井台边的青石板上,深深浅浅刻着十几道横杠,那是村里最年长的李阿婆用柴刀划的——每道杠代表她等一个人的五年。1982年夏,暴雨冲垮了进山的唯一道路。怀孕的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仙子:一段改变命运的奇缘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座终年被云雾缭绕的青山,山脚下住着一位名叫阿木的年轻樵夫。他自幼父母双亡,靠着每天上山砍柴换些铜板度日,虽然日子清苦,却总把"人穷不能志短"挂在嘴边。这年寒冬来得格外早,大雪封山前...

无名木匠的善心:百年老槐树下的温暖奇迹

在江南水乡的青岩镇上,有棵三人合抱的百年老槐树。树旁斑驳的石碑上刻着『善荫亭』三个字,镇上的老人总爱在夏夜摇着蒲扇,给孩子们讲那个被风雨冲刷却越发清晰的故事。光绪二十三年的寒冬来得格外早,镇上接连冻死...

善良的木匠与山中精灵:一把金斧头的报恩

在云贵交界处的深山里,有个叫青崖寨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个叫鲁老山的木匠,五十多岁,做了一辈子木工活。他手艺极好却从不贪财,寨子里谁家修房打家具,给几个铜板他就干,遇上穷苦人家,管顿饭也行。那年腊月二十三...

老木匠的传家宝:一把木尺量尽人间冷暖

在浙南山区的青溪村,有位七十岁的郑老伯做了五十年木匠。村里人说起郑木匠,总要提起他那把磨得发亮的枣木尺子。这把尺子说来奇,是郑木匠的师父临终前传给他的。师父说:'做木工讲究个分寸,做人更要懂得丈量。'...

守夜人的灯笼:一个照亮百年村庄的温暖约定

在闽北山区腹地,有个名叫竹溪村的古老村落,村口石碑上刻着道光三年的字样。这里保留着一项独特的传统——每当夜幕降临,就会有一盏灯笼准时亮起,沿着青石板路缓缓移动。村民们称之为‘守夜灯’,而这个传统已经延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