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誓言:守村人三十年无私助人的故事
在皖南山区的小村庄里,有棵三百年的老槐树。它的树荫能遮住半个打谷场,树干上刻着几代人的名字。每当夏夜,村里人总爱聚在树下纳凉,而故事就从这里开始。
1993年的夏天特别热,刚退伍回来的王大山在树下捡到个黑色布包。打开一看,里面竟整整齐齐码着八万块钱——这在当时够在县城买三套房。布包里有张皱巴巴的医院缴费单,患者姓名是邻村李木匠的老婆。
王大山顶着日头跑了十里山路,把钱送到镇医院时,李木匠正蹲在走廊捶脑袋。原来他东拼西凑的救命钱落在了牛车上。等王大山悄悄放下钱离开时,护士站的老挂钟刚好敲响下午四点。
这事过去半个月,李木匠带着痊愈的妻子上门道谢。他们拎着自家酿的米酒,酒坛底下压着张泛黄的借条。王大山把借条撕成两半,笑着说:『乡里乡亲的,就当给老槐树积福了。』
第二年发洪水,王大山把自家二楼腾出来安置了七户人家。他每天泅水去镇上领救济粮,有次差点被冲走的房梁砸中。洪水退后,村民发现他总把好菜让给老人孩子,自己躲在灶间吃泡饭就咸菜。
2008年雪灾封山时,他连夜给五保户送炭。摔进沟里冻僵了右手,至今阴雨天还发麻。前年疫情最严重那阵,他骑着三轮车给留守老人送药,车把上总挂着装满酒精喷壶的竹篮子。
如今老槐树成了旅游景点,有城里人出高价要买树下那块宅基地。王大山在树干新刻痕旁又添了道线:『当年要不是乡亲们轮流照顾,我娘走不了那么安详。』他说的『当年』,其实已经过去二十七年。
上个月村民悄悄给他颁了块木匾,用百年樟树雕的,上书『守村人』三个字。挂匾那天下着小雨,老槐树的新叶沙沙响,像在鼓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