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卖炭翁与神秘乞丐:一碗热粥改变的命运
寒冬腊月,北风呼啸着穿过青石板街道,老槐树枯黄的叶子打着旋儿落在王老汉的炭车旁。这个在镇上卖了三十年炭火的老人,正裹紧补丁摞补丁的棉袄,呵着白气搓动皲裂的手掌。
突然,巷子深处传来虚弱的咳嗽声。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蜷缩在药铺屋檐下,冻得发青的脚趾从草鞋破洞里露出来。‘客官行行好’,乞丐颤抖的双手捧着豁口的粗瓷碗,碗底躺着两枚沾着泥雪的铜钱。
‘等着!’王老汉突然放下称炭的杆秤,从怀里掏出尚有余温的窝头。见乞丐狼吞虎咽噎住了,他又急忙拍打对方佝偻的背脊,转身敲开临街面馆的门:‘掌柜的,赊碗热粥!’
面馆老板看着老汉冻红的鼻尖直摇头:‘老王啊,你这半月工钱都赊没了。’但终究还是舀了满满一海碗红薯粥,撒上碧绿的葱花。乞丐捧着粥碗的双手突然不再颤抖,浑浊的眼睛里泛起奇异的光彩。
三天后的早晨,镇上炸开了锅。省城来的官差抬着朱漆匾额找到炭棚,原来那‘乞丐’竟是微服私访的按察使大人!匾额上‘德润乡梓’四个金字晃得人睁不开眼,更惊喜的是随行的药商认出王老汉常年咳嗽是尘肺病早期,当场留下珍贵药材。
面馆老板挤在人群里咂嘴:‘早听说按察使爱扮乞丐访民情,没想到真让老王遇上了!’而老人只是憨笑着把新得的赏银分给街坊:‘当时要是知道他是大官,哪敢拍他后背哩!’
这个冬天,镇上炭棚的生意格外红火。总有过路人在买炭时多放几个铜板,说是‘沾沾善心人的福气’。而每天打烊时分,王老汉都会在炭车旁摆张小凳,给往来歇脚的人倒碗热茶。北风依旧凛冽,但每个人心里都燃着一盆温暖的炭火。
后来有秀才把这事编成歌谣传唱,其中两句最得人心:‘莫道善小无人见,举头三尺有青天’。据县志记载,那位按察使次年果真在全县推行‘冬赈乞丐’的政令,而王老汉活到九十三岁无疾而终,送葬那日,满街百姓自发撒纸钱,如同落了一场温暖的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