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木匠的最后一课:手艺可以传承,但良心不能丢
在江南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上,住着一位姓周的老木匠。周师傅的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,据说他年轻时做的雕花大床,新娘子躺上去能听见鸳鸯戏水的声音。如今周师傅七十有三,右手总是不自觉地发抖,刨出来的木板再难像从前那般平整如镜。
腊月二十三这天,周师傅把三个徒弟叫到跟前。大徒弟阿强在城里开了装修公司,二徒弟小斌接了镇政府的木工活,三徒弟顺子还在跟着师傅打下手。老人从樟木箱子里取出三套崭新的锉刀,每把刀柄上都刻着不同的纹路。
'当年你们拜师时,我说过哪天给你们出师礼,就是这把吃饭的家伙。'周师傅说话时,窗外的雪粒子簌簌打在玻璃上,'今天叫你们来,是要你们各自打一张八仙桌。'
阿强开着新买的轿车去木材厂挑最贵的红木,小斌从镇政府仓库顺了两块上等柚木,只有顺子蹲在柴房,把师傅这些年攒的边角料一块块拼起来。周师傅全程没说话,只是每天清晨总能在三个徒弟的工作台前,发现一杯冒着热气的野山茶。
第七天验收时,阿强的桌子雕着九龙戏珠,小斌的桌腿缠着凤凰牡丹。顺子的桌子却灰扑扑的,四条腿长短不齐,榫卯处还露着白茬。阿强和小斌憋着笑,却见老人突然抄起斧子,把前两张桌子劈成了柴火。
'阿强,你用的红木是泡药水染的,三个月后就会褪色。'老人踢着地上的木屑,'小斌,你拿的柚木是防汛物资,我在仓库看见编号了。'最后摸着顺子歪歪扭扭的桌子说:'这用的是我当年给张阿婆打棺材剩的料,虽不好看,但泡水里十年也不会烂。'
周师傅从灶膛扒出三块焦黑的木牌,上面隐约可见'诚信'、'本分'、'良心'的字样。原来老人早把这些字刻在木牌上,埋在三个徒弟每天生火的灶台里。
'手艺活在手上,更活在心上。'老人把三把锉刀重新收进箱子,'等你们真正明白木牌上的字,再来取吃饭的家伙吧。'那天之后,人们总看见阿强在木材市场挨家验货,小斌把镇政府多发的补助退了回去。而顺子的修理铺门口,挂起了块用边角料拼成的招牌——木心工作室。
开春时周师傅走了,下葬用的棺材是三个徒弟用各自存下的好木头打的。抬棺人发现这棺材特别轻,原来里面只放着老人那套磨得发亮的旧工具。而镇上的孩子们都说,半夜经过老作坊时,还能听见刨子推过木头的沙沙声,像在教着永远上不完的一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