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约定:一个跨越半世纪的报恩故事
在皖南山区有个叫青溪的小村庄,村口有棵三百年的老槐树。盛夏时节,树荫能遮住半个打谷场,树干上深深浅浅的疤痕里,藏着一代代村民用镰刀刻下的愿望。
1972年大旱,刚满十岁的孙石头每天蹲在树下等父亲。孙老爹是村里唯一的拖拉机手,天天帮公社往三十里外的粮站运救济粮。这天黄昏,拖拉机突突声没等来,倒等来了摔得满脸血的父亲——运粮车翻进了山沟。
赤脚医生摇着头说肝脾破裂,要送县医院。全村凑不出五十块钱,孙石头攥着破草帽挨家敲门。最后是下放劳改的程大夫掏出块怀表:“去县城当铺,就说程修竹的东西。”那夜暴雨如注,少年抱着怀表在泥泞中跑了六个小时。
手术很成功,但程大夫当晚就被带走了。孙石头只来得及记住那双布满茧子却温暖的手,和那句“好好读书”的嘱咐。后来他在槐树刻下“程”字,年年用红漆描一遍。
2018年冬,已是建筑公司老板的孙石头在省立医院走廊听见熟悉的名字。病房里枯瘦的老人正在教年轻医生辨认草药,床头病历卡写着:程修竹,晚期肝癌。护士说老人执意不住干部病房,还总偷偷帮贫困病人垫钱。
孙石头颤抖着摸出手机,三天后,国内顶尖肝胆外科团队带着移动手术车来到县城。老槐树下长大的包工头们运来建材,七十二小时改造出无菌病房。程大夫醒来时,窗外飘着槐花——那是孙石头让人从老家移栽的。
今年清明,康复的程大夫在槐树下开起了义诊课堂。树干上褪色的“程”字旁边,新刻着“传承”二字。村民们说,夜里总能看见一老一少在树下说话,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,像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。
(故事原型取材于安徽省歙县真实事件,程氏中医世家五代行医,救助患者逾万人。文中老槐树至今仍存,树干上确实留有特殊年代的历史痕迹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