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村老井的守护者:一位盲眼木匠的三十年承诺
在云雾缭绕的青石村,有一口被称为"龙眼"的古井。井台边常年坐着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,粗糙的手指总在雕琢着什么。村民说这口井三十年前就该干涸的,是陈木匠用一双巧手和一颗执著的心,守住了全村人的命脉。
1993年盛夏,持续三个月的大旱让方圆百里的水井都见了底。地质队来勘探后摇头叹气:"龙眼井的泉脉断了,不出三日就会干涸。"那天夜里,村民看见陈木匠摸着黑在井边坐到天明,他失明的眼睛仿佛能看见常人看不见的东西。
第三天清晨,井台突然传来有节奏的敲击声。陈木匠用祖传的榫卯手艺,将十二根老槐木制成连环套筒,像穿糖葫芦般一节节放入井中。当最后一节木筒沉入井底,原本沉寂的井水突然发出龙吟般的嗡鸣。村支书趴着井沿一看,清冽的泉水正顺着木纹往上涌。
"这不是普通的木工活。"地质队后来检测发现,那些木筒精准卡在了断裂的泉脉处,就像给大地扎了个针灸。更神奇的是,陈木匠每隔半年就会重做一套木筒,他说木头在井下会"长身子"。果然,每次取出的旧木筒都比原先粗壮许多,带着湿润的苔痕。
2008年地震时,井水突然变得浑浊。陈木匠连夜雕了只木质蟾蜍沉入井底,第二天村民就在蟾蜍嘴里发现了被震碎的泉眼碎石。去年暴雨引发山洪,他又在井口架起蛛网般的木栅栏,洪水过后,栅栏上挂着的枯枝竟拼出北斗七星的形状。
如今九十高龄的陈木匠仍坚持每月"听井"。他会把木槌系上麻绳垂入井中,贴着井壁听上半天。有次突然要求村民在东南方向种七棵香樟,后来才知那里地下暗河即将改道。村委会办公室挂着三十年来他制作的108套木筒模具,每一组榫卯都藏着不同的水利密码。
今年清明,陈木匠破例收了徒弟。年轻人发现师父的工具箱底层藏着块焦黑的木牌,上面刻着"1938年大旱,父陈永贵救井殁"。雨后的夕阳透过老井的水汽,映得那块木牌上的字迹像刚刻上去一般鲜活。
青石村的孩子都知道,龙眼井的水永远清甜。因为他们喝着的不只是泉水,还有一位老人用生命雕刻的时光。每当井台传来笃笃的敲木声,连山风都会安静下来,仿佛整座大山都在聆听那双苍老手掌与土地的对话。